当前位置:中国航海日首页 > 海洋文化 > 海洋文学 > 正文
航海兴邦—谨以此片献给中国航海日
     发布时间:2011-7-2    

    航海兴邦

    —谨以此片献给中国航海日

【字幕】观人类进步,看国家兴衰,思航海贡献,启兴邦之道。

【解说词】

人类居住的地球,70%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航海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价值在哪里? 

公元1405年,江苏太仓刘家港,二百多艘巨型木帆船,桅杆林立,随着礼炮鸣响,这支无论吨位还是数量都堪称当时世界第一的远洋船队,载着近三万名船员,开始了下西洋的航程。它们在福建长乐太平港集结后开洋远航。这就是让后世震惊的郑和船队。

郑和宝船究竟有多大?由于实物的消失,后人无法再目睹它那骄人的风采。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南京中保村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了一个粗大的木杆,全长11.07米。

根据这根舵杆榫槽推算,与之相配的舵叶高达6米,船的排水量约1200吨左右。而这还只相当于当年郑和船队中的中型船只。

透过这根舵杆,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支船队的威武雄姿。

15世纪初,郑和航海是一次大规模向海外传播友谊和中华文明的和平之旅,也是中国海军史上和平运用舰队的成功范例。展示了中国“强不执弱、富不辱贫、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和谐精神。历经世纪轮回,今天来回望郑和的和平航海,它彰显的是人类良知与理性的本能。

600年后,每年的7月11日成为了中国的航海日。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都先后设立了自己的航海节日。

为什么世界众多航海国家都纷纷设立航海节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如此重视航海?航海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航海对于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怎样的意义?

让我们展开历史的长卷来认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航海! 


【字幕】航海启迪了人类早期文明

【解说词】

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都是傍河面海的:

面临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

面临印度洋的恒河、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

面临地中海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

面临太平洋的长江、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

大海孕育了人类生命,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世界文明的四大摇篮都傍河面海,这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人类文明是在与水逐步相融过程中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很长的时期内,人类并不知道大海的另一端其他居民的存在,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那么,人类航海历史始自何时?

我国发现最早的航海文物是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中华第一船”,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

1973年,浙江余姚,出土了六只木质桨和一具夹炭黑陶质独木舟模型,这就是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的杰作。《易经》黄帝上已有了刳木为舟,剡木为辑的文字记载。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鲸鱼骨、象牙、海贝等文物证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已经通过航海进行着商品交换。

大量史实揭示了中华民族航海历史的久远。

人们不禁要问,在那与此相近的时代,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人们在做什么呢?

在一件埃及出土的公元前四千年的陶器上,人们发现了帆船的图像,船的前端突出向上弯曲,船的前部有一个小方帆,这说明,至少在距今6000年前,埃及人已经在驾驶帆船航行了。

在欧洲,公元前2600多年,腓尼基人驾驶三艘双层划桨船从埃及出发,用3年时间环绕非洲进行海上贸易活动。

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逐渐弃农从商,驾船驶往非洲买卖商品和奴隶。

到了公元后的汉唐时期,中国已经打通了远航东南亚和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船队由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出发,到越南、印度的航线和日程。

宋代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使用磁罗盘导航。中国对人类航海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字幕】航海造就了人类今天的繁荣

【解说词】

公元15世纪前,人类航海知识量的积累到达了质变的前夕。

以1405年郑和下西洋为起始,历史学家把15世纪称为是开始“地理大发现”的世纪,大航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在郑和船队先后七次远航向西洋各国宣示浩荡皇威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组织船队下西洋的行为。而远在欧洲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却开始了对海洋的征服。

欧洲国家敏锐地认识到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出于获取东方香料的目的,1443年,葡萄牙恩里克王子以国家意志开始实施航海计划,随后西方野心勃勃的航海家纷纷登场。就在郑和首航西洋80多年后,有两支船队先后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出发,开始了伟大的航行,他们的船长一个叫做哥伦布,另一个叫做达伽玛。

1492年,当一路向西航行的哥伦布船队历经苦难,终于望见一片陆地而欢呼时,这片从未被认识的美洲大陆自此被发现。

3年后,葡萄牙人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打通了欧亚海上的直接交通。

地理大发现以前,大海隔绝了人们的交往,也阻挡了人们认知世界。虽然自古希腊以来,就有地是圆的之说,但未作实证。随着航海的兴起,大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困惑着探海求知的人们。谁能给出最终的实证?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开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探索,当他的船队一直向西航行,最终又回到他们的出发地——西班牙圣洛卡时,他的船队给出了答案:地球的确是圆的。

随后1642年,荷兰人塔斯曼驶达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782年,俄国雇佣丹麦人白令,穿过亚洲和美洲之间的海峡,到达了北冰洋,“白令海峡”由此得名。

至此,历时三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终告一段落。

航海使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地球终于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当人类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之日,也就是全球化的开端之时。

全球意识被唤醒后,生产力的发展如火山迸发,喷薄而出! 

让我们来看看航海如何使整个世界发生了始料难及的巨大变化。

美国学者马汉认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的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为了实现海上利益,各国都采取强化军事航海,战舰得到飞速发展,并由此带动造船业的发达。”

造船工业的发达,刺激了航海大国控制海洋的欲望,他们懂得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资源和海外市场,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1588年8月,西班牙出动了130艘战舰,3万余人与英国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历时2个月,空前激烈的大海战。此次海战,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航海促进了人类认知科学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地学和包括海洋潮汐、潮流、水底地形、海道水深、季风、波浪、风暴在内的海洋象学及海洋地理学得以快速发展。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对陆上的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1831年,英国“贝格尔”号海军勘探船进行为时5年的环球考察,使得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诞生,它就是《物种起源》,这本书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奥秘。书的作者叫做达尔文。这是向神学的挑战,它对后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巨大。为西方思想解放打开了一扇窗。

1872年,美国皇家学会“挑战者”号进行历时3年5个月的环球考察,开创了人类有系统、有目标进行海洋科学考察的先河。为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航海中人们逐步掌握了海洋中鱼群的分布规律和洄游规律,推进了渔业的大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积累,资本的积累必须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来实现。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使市场对商品有着黑洞般的需求。以纺织为龙头的手工作坊被机器和工厂所代替,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纺织业撬动了其他行业,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人类也由此开启了工业化之门。

由于航海对于资金的大量需求,富有创造精神的荷兰人采取向社会融资的方式,出现了股票,组成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奇怪的是,这个公司连续十年不分红利,却能够被投资者所接受,原来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诞生。

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资金如何融通?于是,银行以新的形式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

航海是个高利润同时又具有高风险的行业,只有分担风险,航海业才能持续地发展。这样,一个以承诺分担航海风险并以此获取利润的新行业——保险业应运而生。

市场的需要将股份、银行、保险、证券交易和有限责任公司、期货、海关、检验检疫等有机组合在一起,萌芽了今天世界经济制度基础元素的雏形。 

市场经济以诚信为本。1596年,一艘荷兰货船在船长巴伦支带领17名水手,从欧洲北部前往亚洲,在通过北极圈时,船被凝冻在海上,被迫困守了8个月,此期间有8名船员丧生。虽然打开船舱就有可以挽救生命的衣物和药品,他们却丝毫未动。来年解冻后,货船重新起航,最终将货物完整地送到委托人手中。巴伦支和水手们以生命作代价,守望信誉。荷兰人信守合同、契约、信誉、承诺的价值观逐渐被世界广泛推崇并接受,国际社会形成了以诚信为本的经商法则。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船长,那片海域也因此被命名为“巴伦支海”。 

马克思在谈到航海对世界发展的作用时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航海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催生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航海将人类社会推上了高速发展并永不停息的轨道。

航海铸就了一种不畏艰险、勇于探索、敢于拼搏的无畏精神,一种拥抱大海的开放精神。这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条逻辑线路非常清晰:世界大航海导致了地理大发现,从而使知识得以大拓展,进而促进了贸易的大发展,文化也因此得到大交流,并推动了人类的大交融,于是终于有了今天的繁荣世界。

航海对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分。

【字幕】面向海洋, 走兴海富国之路

【解说词】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航海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航海已涵盖了交通航海、科考航海、工程航海、渔业航海、军事航海、执法航海、竞技航海、旅游休闲航海等诸多领域,而造船是航海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科技和综合实力的体现。

海洋是人类能源、矿物、食物和淡水的战略资源基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 

当今的航海更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整个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而“交换”是“分工”的前提。成本低廉的航海使全球范围的大分工和大交换成为可能。航海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今世界贸易量的90%是由航运承担的,有航海才有世界范围的原材料采集和产品销售,才有全球经济一体化。

没有海洋就没有人类的生命,没有航海就没有今天的世界文明。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面向海洋和背对海洋两种不同的选择,导致了国力强弱差异的两种结局。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15世纪后发达国家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濒临大海,向海而兴。大航海造就了早期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依次崛起。

公元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那著名的《国富论》中谈到中国时认为,停滞是由于不重视海外贸易,闭关必趋于自杀。

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他还进一步指出:“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重陆轻海是由强到弱,大国地位不保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向海洋的西方进步了,背向海洋的中国落后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看到了开放的海洋,他亲自确定了12海里的领海制,审阅批准了中国大连到南美洲瓦尔帕莱索的太平洋远洋航线。他还提出要建立“海上铁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后,中国再一次拥抱海洋,这次是全方位的拥抱。 


对外开放从哪里开始?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目光落在了我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上,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重要部署,他们以地域优势与大海、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在与海隔绝500多年之后,再次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一旦面向大海,中国即以令世界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创造了令世界叹服的奇迹。

胡锦涛同志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振兴中华,走向海洋是必由之路!

航运

1980年以前,世界吞吐量前100名港口中,没有中国港口的名字。

到了2008年,世界港口前二十名中,中国大陆已经占了八名,在世界港口前十名中,中国占了5个。中国的海运业承担了93%的外贸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在2007年已经突破了一亿标箱。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已有400多个港口,18万艘运输船舶。其中海运船舶的拥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三百多艘、十七万多载重吨,发展到现在,已有两千多艘远洋船舶航行在七大洲四大洋,到2008年底,船队运力规模已经达到1.24亿载重吨,列全球第四。

我国已经连续11届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航海大国。

【采访】原交通部部长中国交通运输学会会长钱永昌

造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产业规模不断过大,船舶产量,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截至2008年底,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已达1200多家。船舶工业完成总产值、实现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是2003年的6倍、7.7倍和32.3倍。出口船舶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的29.5%;新接造船订单占世界船舶工业企业的37.7%;手持订单占世界船舶工业企业的35.5%,均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型船舶的能力,已能建造包括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客滚船、大型挖泥船、万箱级集装箱船等在内的各种高技术船舶。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采访】中国造船工程协会理事长黄平涛

渔业


辽阔的大海,为人类的生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国政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兴渔之路。实行“以养为主”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化改革。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每年夏季都实施全面的休渔措施,同时连续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科学的理念和制度使中国渔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国渔业发展坚持“走出去”,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渔业经济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基础上,与有关国家开展远洋渔业合作,实现了远洋渔业从无到有、到强,已成为世界上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

现在,中国远洋渔船和渔业加工船远航到欧洲、美洲、非洲附近海域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作业,水产品年产量自1989年以来,连续18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渔业生产第一大国、水产品出口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创造了世界渔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海洋科考

航海促进了海洋科学考察事业发展。我国全面开展大洋和极地科学考察、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权益维护、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公益服务等多领域的工作。海洋事业大踏步的前进,使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7%,达到了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平均水平。

   大洋科考是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太平洋拥有一块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区。目前我国国际海底区域科考工作已经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向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深海生物基因等多种资源综合调查进军。

2004年,我国拉开了环球大洋科学考察的序幕,历时294天,实现了中国人“进军三大洋”的梦想。2007年,中国在西南印度洋发现了我国第1个海底热液区,实现了海底热液活动调查零的突破。时隔一年,又以发现11个海底热液区的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发现海底热液活动的能力,使我国成为以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新兴力量。

2008年7月11日,英雄的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驶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2009年1月27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87米处,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它标志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实现了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内陆核心区域的跨越,也标志着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从极地考察大国已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 

海军

我国军事航海承担海上国防,保障海洋科学考察和试验,护航护渔,海上搜救等任务。在维护中国“海洋国土”权益和保障世界和平,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方面,履行了一个航海大国的责任。    

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海军舰船和武器等主战装备已进入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的新阶段。海军舰艇反潜、反舰、防空、电子对抗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得以攻克。“信息制胜”已然成为新一代战舰的主要特点。中国海军有能力保卫祖国的海疆。 

我国海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进行军事交流。

2008年末,中国军舰首次启程远赴亚丁湾,执行国际航运安全保卫任务。亚丁湾是印度洋进出地中海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与欧洲贸易的重要海上通道,这一行动是中国军事航海参与维护国际安全的体现,他们向世界展示了我海军的英姿和风采。

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迎来了60年华诞,中国海军首次在青岛举行国际海上阅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被誉为世界海军的奥运会。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各色战舰,和中国海军的新锐舰艇一道,接受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海军的英姿,向世界表达了“共同建设和平之旅,友谊之旅”的和谐理念。

【采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终身航海贡献奖获得者陆儒德

海员

我国是世界海员大国,拥有155万素质优秀、队伍精良的海员队伍,有力地支撑着我国的航海事业。中国的海员在我国各个时期的重要关头,都有非凡的贡献。他们曾经并且仍在不断为共和国书写历史的新篇章。 

【字幕】中国的“航海日”

【解说词】

航海的发达离不开国民海洋意识的提升。“航海日”是各航海大国普遍重视的平台,纷纷设立了各自的航海节日,让国民明白:缺乏海洋意识,不重视航海,国家就不可能富强!

回首上世纪“美国航海日”设立的那一刻,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1933年1月20日,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职上任,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中,如何才能重振国民精神?或许美国工业时代开启时那振奋人心的一幕在他眼前浮现(画面配字幕:1819年5月22日,蒸汽机船从佐治亚州的萨瓦纳哈港起航)。罗斯福由此找到了激励国民的一个载体,两个月后,国会通过决议,将5月22日设立为美国航海日,每年这一天总统都要向全国发表公告,号召社区和家庭在这一天挂国旗,每年的这一天都由政府牵头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2005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船队首下西洋600周年,当年4月25日,国务院确定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它是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文化范畴的全国性法定活动日。 

交通运输部是中国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的牵头单位, 24个部委,省市和涉海相关组织共同组成了组织工作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为主任委员,徐祖远副部长为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宣部、工信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领导为副主任委员。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已是世人皆知,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知识许多人并不知道,或知之甚少。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致力于在青少年中开展航海教育,通过智力竞赛、主题夏令营、各种展览等活动形式,充分利用航海日这个载体,普及航海知识,提升全民航海意识、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对实现航海强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年的航海日活动都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2005年温家宝总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题词:航海先驱  友谊使者。2006年7月1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黄菊为大会发来贺信。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亲临大会并为航海日题词:德通四海  信达天下。

2008年的航海日庆祝大会,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参加了航海日的全部活动并为航海日题词:扬帆远航,再创辉煌。 

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和苏州太仓举行了航海日庆祝大会。“航海日”的主题也不断深化,经过不断的探索,中国航海日活动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产生了中国航海日的会标和会旗;

将全国的常年活动与“7·11”航海日庆祝大会相结合,既有高潮又常年不断;

每年7月11日上午9时,全国船舶鸣笛一分钟;

每年颁发不同项目的“郑和航海贡献奖”,表彰航海有功人员;

每年举办高质量的“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提升文化内涵;

像奥运会火炬传递那样,每年都从各地采集“和谐之水”在大会聚集;

每年庆祝大会都举行本届和下一届航海日举办城市交接旗仪式。

这些风格和特点,正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航海日活动凝聚着航海人“航海兴邦”的意志和决心。

中国航海日的标志是面向全国征集,由专家评选出来的。它将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国的航海事业将继承和发扬郑和精神,朝气蓬勃、扬帆奋进的锐不可当之势!

人类进步的历史、国家兴衰的事实、中国衰落的教训和改革开放的业绩,雄辩地说明:

发展航海才能兴邦,航海发展定能兴邦!

【字幕】保护海洋,刻不容缓

不容隐晦,人类以自己的过度行为给地球带来了严重问题。海洋给予人类这么多馈赠,人类必须善待海洋。

生态学家认为,从生态观点看,迄今为止的整部人类史,就是环境造就了人类,并教育人类认识环境的历史。无节制地向海洋索取,滥捕滥杀,过度的污染、掠夺式的海上行为,至今并未能得到完全的制止。把海洋当作对手的控制海洋、征服海洋的杂音尚存。

中华文化的本质是“和”,世界万物应和谐相处。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负有地球村的使命。

【以下至结束均同时打出字幕】

中国坚定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决心与世界各国一道保护海洋环境,珍爱海洋、科学开发海洋,和平利用海洋。

努力实践让“海洋更清洁、航行更安全、世界更和谐”的理念,力尽大国之责。

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坚信,中国成为航海强国之时,必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日!(完)

【片尾字幕】

(略)


合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海事局 |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 舟山市人民政府 | 航运在线
网站制作维护:航运在线
编辑热线:0411-83010695
大连航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5-2010
辽ICP备14010677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