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航海日首页 > 其它 > 正文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大连率众“蓝色崛起”
     发布时间:2010-6-21    

    在7月11日,2009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国家的一大举措,又将国人乃至世人的目光集中到了海洋,集中到了黄渤海区域。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所寄予的厚望和支持,也体现了海洋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大连、营口、丹东、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六个沿海城市群组成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黄金海岸线,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体系发达。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意味着我国沿海开放大格局全面形成,为提升我国东北地区开放水平明确了方向,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为辽宁及东北参与东北亚经济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有经济学家表示:此次以大连为“核心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将依托黄色陆地文明,开拓无限的蓝色海洋文明。辽宁的“蓝色崛起”,将再次带动中国的“蓝色崛起”。

    辽宁,觉醒的沿海大省

    世界强国发展无不始于海洋,大国强盛无不兴于海洋。
    拥有2920公里海岸线的辽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一度曾背对大海。而长期形成的发展思路也是依托腹地发展经济,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当面对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的迅速崛起,面对快速发展沿海经济的胶东半岛,辽宁人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和大力发展沿海经济的必要性。
    辽宁的振兴必须抓住双重机遇——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和扩大沿海对外开放的机遇,努力跃入东部发达省份的行列。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李克强曾经这样强调,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就是抓住两个机遇的一个结合点,就是加快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现任省委书记张文岳、省长陈政高多次赶赴沿海经济带建设现场,强调指出,以大连为“核心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是带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可以充分释放东北产业基础雄厚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发展平台,形成面向沿海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东北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可以促进辽宁全面振兴,还可以带动东北地区实现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也为中国参与东北亚经济竞争打下战略基础。
    从背对大海到面向海洋,改变的不仅是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已经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的深圳特区、长三角的上海浦东新区、京津冀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四大开放战略高地。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可以和天津滨海新区遥相呼应,有利于提升整个环渤海地区竞争力,从而形成我国沿海地区全面开放的崭新局面。 

    5点“化身”为29点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
    2005年,为落实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部署,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
    2005年,为贯彻实施中央经济发展战略,辽宁省委、省政府经认真研究论证,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努力打造以“五点一线”为代表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其中独得长兴岛、花园口“两点”的大连再次勇担重任。
    2008年,辽宁又添大手笔。为了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步伐,以使辽宁沿海经济带尽快在国内外合作中占据制高点,辽宁省政府新增了一批沿海重点支持区域,让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由5点“化身”为29点,初步使辽宁沿海经济带由概念走向现实,使得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定位更加清晰,将发挥出更强有力的磁铁效应。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中国最北端的沿海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大连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口岸城市,只有在新一轮大开放中抢抓机遇,提升城市核心能力,当好龙头,才能无愧于国家、省的重托,无愧于辽宁沿海城市的希望和东北地区的期待。
    每一个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都离不开沿海的带动。如果说,深圳的开放带动了“珠三角”率先崛起,上海浦东的开放带动了“长三角”跨越式发展。那么建设以大连为“核心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有利于带动东北全面振兴,将为东北地区创造更加有利的开放环境。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可以充分释放东北产业基础雄厚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潜在优势,增强对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吸引力,带动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将进一步优化东北地区经济布局,加快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

    大连迎来跨越式发展 三大机遇

    中央立足全国谋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首次确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大连市委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到“大连”字样近50处,涉及到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既体现了中央对大连发展的高度重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大连发展的殷切希望,也更加突出了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为大连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三大机遇。
    据介绍,首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做大大连城市发展空间创造了重大机遇。当今世界,城市带或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分工的主体形态与基本趋势。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完全能够在引导区域内各城市间功能和产业分工中,率先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为大连做大城市空间奠定了基础。在大连的带动下,核心、主轴、两翼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逐步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奠定大连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新的发展格局。
    其次是为全面开放创造了重大机遇。开放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最大优势。大连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完全能够在再造开放新优势中,率先成为要素聚集的热点地区。全面开放的重大机遇,成为大连崛起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契机。
    最后是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提升创造了重大机遇。大海、港口、航运是大连发展的根,是大连发展的魂。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完全能够在打造辽宁组合港的实践中,率先实现港口发展的“弯道超越”,成为国内的重要口岸和世界一流的国际大港。

    提升大连“核心龙头”作用

    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是国家把大连确定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后,又一次对大连的崭新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大连在东北振兴和我国沿海经济布局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指明了大连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必须在提升城市核心能量、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城市核心产业、增强城市承载力、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五个方面做足文章。
    第一是提升城市核心能量。核心能量是决定核心地位的关键元素。大连经济总量占东北地区的比重仅为13.7%。对照发达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的比重,大连区域层面的核心能量较低。当前,深圳占珠三角比重约26%,上海占长三角比重约25%,天津占京津冀比重约21%。因此,大连当务之急是提升区域层面核心能量,应重点加强与跨国公司、中央企业的合作,争取国家、省在大连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百亿规模企业,形成一批千亿规模产业集群。
    第二是强化城市服务功能。世界发达城市的实践表明,从“硬”功能和“软”功能共同支撑城市发展,转变为以“软”功能为主来支撑城市的发展,这是基本趋势。这些国际经验对于勾画大连城市功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面向未来,大连既要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硬”功能,更要强化金融中心功能、物流中心功能、科技创新功能和高端商务功能等“软”功能。应以服务功能提升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力争在服务辽宁、服务东北、服务东北亚中,使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国际物流中心功能、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达到国际化城市水平,强化城市核心地位,实现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目标。
    三是打造城市核心产业。顺应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潮流,以发展知识型产业、智慧型产业、创意型产业、绿色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加速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型。着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力求在前沿领域创新发展,在优势领域率先发展,在均势领域赶超发展。瞄准前沿,全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节能环保、绿色照明、软件及服务外包等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世界级大型石化产业基地,亚洲重要、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实现先进制造业向研发和国际营销环节的战略升级。推动金融、物流、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跨越增长,实现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升级。
    四是增强城市承载力。立足全域城市化,推进城市空间的组团化发展,实现城市发展重心北移,重大产业项目向北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北推进,城市服务功能向北延伸,加快建设以瓦房店和长兴岛一体发展为主的城市组团,加快建设以庄河与花园口相向发展为主的城市组团,加快建设以普兰店湾为中心的城市组团,积极在主城区布局建设多个城市副中心,促进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具备有效容纳千万人口的承载力,形成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基础设施条件和对外交通体系,建成1小时经济圈。
    五是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城市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创新,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尤为重要。应坚持全域城市化的创新方向,把统筹城乡发展上升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层面,用制度力量推动城乡一体长效发展,用市场力量推动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用政府力量推动城乡社会均衡发展。确立以自主创新为主,以模仿创新为辅,以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基本思路,着力提高城市整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走向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 最佳承载地

    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由欧美移向东亚,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东北亚经济圈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发展区域之一。东北亚各国产业梯次明显、互补性强、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区。
    以大连为核心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太平洋,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是欧亚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建设沿海经济带,将实现东北亚各国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加工优势有效对接,更多地吸引日、韩、俄等国的资金、技术和资源;还可以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完全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中心、贸易中心,成为未来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承载地。
    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在成为国内外企业瞩目的投资热点区域,昔日的盐田、碱地、荒滩已经逐步形成以滨海大道为纽带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海岸线。辽宁的沿海经济带开放新格局已见雏形,辽宁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沿海转移,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紧向临港布局;致力于实现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由此转入了快车道。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一个全面振兴、充满生机、饱含机遇的崭新辽宁必将以新的辉煌和荣耀载入共和国的发展史册!   记者 姜成坤 2009-07-09 来源:大连日报 


合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海事局 |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 舟山市人民政府 | 航运在线
网站制作维护:航运在线
编辑热线:0411-83010695
大连航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5-2010
辽ICP备14010677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