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航海日首页 > 历年回顾 > 2008年-太仓 > 正文
2008年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10-6-21    
2008年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
时间:7月11日
地点:太仓
主办单位: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太仓市人民政府、上海海事大学
主题: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60年,由”中国改革开放30年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国际海事组织服务海运60年”、”航海与人类社会进步”两个单元组成。
参会人员: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司长宋德星主持论坛开幕式。
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太仓市委书记、太仓港口党工委书记浦荣皋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
苏州市副市长、太仓港口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梅正荣发表了题为《开放•合作•共进——太仓港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演讲。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司司长关水康司等10多位中外嘉宾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就开展国际合作、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航海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五国驻华使节、交通运输部有关领导、航海院校负责人、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摘要:时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值国际海事组织成立60周年,今年的”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以”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60年”为主题,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学者的积极响应。11名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和我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海人士、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演讲者充分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航海事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和国际海事组织服务海运60年的显著成绩,强调和展示了航海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与会学者就开展国际合作、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航海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众多成果。
论坛发言精粹:
促进中国海运业更加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局成志

  自1973年我国恢复国际海事组织(以下简称IMO)地位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运大国。
  安全、保安、环保、高效和便捷是海运业历久弥新、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作为一个发中的海运大国,中国忠实履行IMO公约和文件,倡导和谐发展的理念,采取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强船旗国管理和港口国监督,积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海运业。
  中国海运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际海事组织,同时,也为国际海事组织宗旨和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政府倡导并致力于世界海运业的和谐发展,即在各国海运界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国不同的发展现状和国情,通过国际海事组织这一框架,加强互利合作,不断寻求海运安全、保安、环保和高效的平衡,实现各国海运业的共同发展。
  为此,中国将继续深入参与IMO有关事务,推动实施安全、环保、高效和便捷的国际海运体系,在加强海上安全、保安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同时,切实保障国际海运的健康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IMO框架,加强与IMO及成员国的互利合作,不断提高中国自身的海上安全水平,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有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促进中国海运业更加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共同实现国际海事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 黄平涛

  30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依靠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围绕船舶出口需要,发挥厂所结合的优势,坚持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道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国正在努力争取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我国现在能够建造当今世界上除了大型豪华游船之外的各种船舶以及部分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主要供应国际市场,并且技术性能指标大多数能够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船和集装箱船的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大型散货船已完全自主开发走在世界前列,船型品牌效应显著提升。我国建造完工最大的散货船是17.5万吨级,最大的油船是30万吨级,最大的集装箱船是8530标准箱。
  我国船舶工业积极率先引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目前全行业80%的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一批高新技术船舶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被称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首制船也建造完工交船;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LPG)船设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开发的84000立方米全冷式LPG船开始推向国际市场;新型滚装船关键技术开发取得突破,”烟大火车轮渡”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上首次采用第三代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火车滚装渡船,建造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四代化学品船研制成功。
  我国船舶工业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并在加快产业和技术升级。经过几年的努力,要使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达到35%,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市场份额力争达到世界第一,高技术船舶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我国要成为世界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的主要生产国。
中国航运要提高”硬件”和”软件”的竞争力
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 张守国

  中国航运既是世界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全面参与和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必要求中国航运同步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提升在世界海运界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国际航运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商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也必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不断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是航运发展长期追求的目标,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的发展也使航运发展理念不断得到提升,港口码头在不断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同时,功能进一步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航运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环保、科技、节能、安全、防污染等。
  发展环境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对中国航运提出全面的、更高的需求。首先,要建立畅通、高效的航运系统,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支持国家发展需求,保障运输通道安全、高效、畅通。其次,提高海运国际竞争力,适应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完善支持保障系统。四是面对货运需求继续上升,必须提高航运服务综合运输能力,适应运量增长、运输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在能力满足的同时,需求越来越表现在安全、便捷、高效、优质等运输质量方面,要求航运业向着安全、便捷、高效、环境友好的低能耗、智能型方向发展。
造就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性的航运港口市场
世界海事大学副校长 马硕

  中国今天的航运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开放、最自由的市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航运港口市场。今天世界航运界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持续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航运市场的持续强劲和飞速发展。中国航运和港口领域的巨大成功,不仅保证并促进了中国外贸和经济的突飞猛进,同时使世界经济和世界航运业广为受益。
  30年来,中国政府在航运和港口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都一直沿着一个不变的方向一步步地改革开放。30年来造就了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性的航运港口大市场,从而保证中国的外贸能享受世界上最好的运输服务。
  如果说促进航运发展更多的是实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造就一个自由、充分竞争的环境的话,港口的发展则意味着更多指导、投入、组织和实施。在这一点上,中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十分及时和到位。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就是2004年开始执行的”港口法”。这部法律及其相关的政策理顺了关系,把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私人、从国内到国外所有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营造了中国港口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局面。
  中国航运和港口发展的30年是令人振奋的30年。然而大戏还没有落幕,发展仍在继续,可能好戏还在后面。不管这场戏能唱多久,这30年肯定是要写进中国和世界航运发展史的。创造这段历史的人们永远都可以为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

中国航海教育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 於世成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出口额与进口额均位居世界第三。中国货物周转量的45%和对外贸易货物的90%以上靠水路运输完成。
  水路运输中的决定性因素是船员,造就一支合格称职的船员队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船员总量、航海院校数量及船员培训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现有船员总数已达155万人,船员劳力输出从无到有,已有约5万人服务于外国商船上,发展潜力巨大。
  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船员队伍的突出贡献,都离不开航海教育的有力支撑。30年来,中国航海教育由小变大,不断发展,已成体系。高等航海教育、中等航海教育、航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船员考试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航海教育与培训体系。全国共有12所本科院校、13所高职院校及12所中专学校设有航海类专业,另外,还有多所大、中专院校正在积极筹备开设航海类专业。截止2007年底,除航海院校中设立的船员培训机构外,全国还有50家从事船员培训的机构;全国各级各类航海院校中的航海类专业的学生达到17000人。
  为了满足国际航运界对船员供应的迫切需要,交通海事部门于2007年出台了《非航海类工科毕业生海员培训管理规定》,鼓励非航海类工科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船员职业。目前,全国所有从事航海教育与培训的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已先后建立了质量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各种航海教育模式下的航海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合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海事局 |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 舟山市人民政府 | 航运在线
网站制作维护:航运在线
编辑热线:0411-83010695
大连航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5-2010
辽ICP备14010677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