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峪风景名胜区位于庄河市北40余公里的仙人洞镇北部。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既有云南石林的奇特,又有桂林山水的清隽,融山、水、林、溪、泉胜景于一体,集奇、险、雄、秀、野于一身。挺拔峥嵘中含有清秀,粗犷雄奇中寓有妩媚,浓彩重墨中透出淡雅,清新豪放中显得庄重。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季溪水潺潺,秋季霜染枫叶,冬季雪野冰川。
冰峪风景区由龙华山、小峪河谷和英纳河谷构成,中心景区47平方公里,保护带64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风景区内有景点30多处,景观数百个,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龙华山,又叫天台山,古称小华山,位于景区南部,海拔561.2米。山势峭丽,峰峦叠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古松竞奇。在龙华山天台峰前,半山腰悬崖间有一大洞,传说早先洞口石壁上刻有“藏君洞”三个大字,石壁上还刻有:“薛仁贵征辽东,因一时失利,曾藏身于此洞。故名。”明初高僧宏真来到这里,改“藏君洞”为“般若洞”。因宏真在此修炼成仙,所以当地人又把般若洞改称仙人洞。洞有上口和下口,下口处有两眼“龙泉”,常年不枯,泉边有一棵400多年的银杏树,至今仍枝繁叶茂。上洞口内地面较宽阔,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25米,高约20米。天元二十年(公元1397年),宏真用多年化缘积攒的钱在般若洞上洞口内建了一座庙。三间大佛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间是宝幢王佛,西间是弥勒尊佛。两侧是十八罗汉。东厢房三间,是禅堂。门东修了一座钟楼,门西台上修了一座望海楼,这座望海楼是宏真怀念师父的地方。从上洞门外往前走几步就是悬崖峭壁,为了防止意外,砌了一道石墙。因庙宇建在仙人洞上洞口内,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仙人洞上庙。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庙内的文化古迹遭到了严重破坏。仙人洞下庙,原名“圣水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观院内建了一处碑林院,汇集了历代重修庙宇的石碑和为历代贞妇烈女所立的贞节碑数十座。1985年又整修了仙人洞。由仙人洞向东去,登高数十米,便是天台峰的“天上天”。立足山巅,纵目远眺,近山远峰、浅滩深壑,尽收眼底。日出时,座座峰顶的孤岛岩礁,飘浮于云海雪浪之中。日落时,云蒸霞蔚,绵绵群山,溢金流彩,分外妖娆。
走下天台峰,越过一块块荒弃的梯田——当年仙人洞僧道的口粮田,便进入了东西与南北交叉的蜿蜒的峡谷。陡峻的山崖上宛如神工斧凿般的嶙峋怪石,姿态各异,犹如一幅幅丹青国画。仙人洞一带的奇峰胜景大都荟萃于此。“猛虎听经”形象逼真;“塔石雄狮”高大雄伟;“龙泉飞瀑”涤滤清心;“石林峪”玲珑剔透。有一块斜立于水面的石壁,仿佛一叶逆流而进的孤帆;有一怪石似秀才捧书看榜,观而不语;有的如顶盔披甲的古代将军,正在指挥士兵爬山攻坚。至于有的似牦牛赶象,有的像立马腾空,有的如猛虎过岗,形似雄鹰、猿猴、骆驼等飞禽走兽模样的奇石不胜枚举。沿谷而行,边走边看,突然有一座陡峭的石壁迎面挡住云路,可是顺着水流绕过去,面前顿时开阔,另一奇峰佳景又呈现在眼前,真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峪河谷位于龙华山北。河谷狭长幽深曲折,河水清柔平静而湍急;两岸峭壁绵亘秀绝,奇峰怪石耸峙嶙峋;崖上岩松多姿,崖下碧潭珠联。藤葛攀援缠绕,处处野趣横生。邃谷重重,景点繁多。“苍天舒”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宏真茔”古风尚存雅气犹在;“虎回头”居高临下气势逼人;“朝天阙”神蛙拜天神态自然;“别有天”巨獒守灵岩,雄狮望日月惊险雄奇;“醉佛”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世界殊”、“母子情峰”、“神女峰”、“灵秀峰”、“女娲峰”、“灵隐洞”妙境无穷;“大观门”自然造型宏伟,气势磅礴;“群仙居”、“罗汉聚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小峪河谷以小峪河弯曲潺潺和沟谷挺拔巍然而著称。一水相间,奇峰连绵富有黄山之奇,路传山深,青松怪石布于其间,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小峪河水,忽而涌起朵朵白浪,忽而荡起层层涟漪,忽而流入碧潭天地,忽而飞泻峭壁夹岸。小峪河谷,沟沟相连沟沟奇,石石竞秀石石怪。(来源:天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