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航海日首页 > 海洋文化 > 海洋文学 > 正文
李满红 — 用生命写下对黄海的爱恋
文章署名:摘自——庄河社区网     发布时间:2009-4-13 15:28:56    

    早陨诗星李满红

 

    “我是降生在祖国的东北角/那大地的边缘和海的边缘/在大地和海的怀抱里/我生长着/而那连着大地和海的沙滩上/更印着我童年的蹒跚的足迹/这足迹/是捕捉青盖蟹和海螺的记号啊……” ,有谁知道,这首描写黄海边上生活的诗句,就是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庄河生长的一位年轻诗人李满红吟咏的诗句。他象一颗在漫漫长夜升起的新星,匆匆一闪就转瞬陨落,在人间只短短停留了25个春秋。

    李满红,原名陈庆福,曾用名陈墨痕。1917起年生于庄河孤山镇。童年在海边生长的他,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感。可是正当他少年时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年仅14岁的他就参加庄河东北抗日义勇军,义无反顾地跟随家乡民众自己组织的抗日武装队伍,战斗在群山峻岭。不久家乡沦陷,他被迫流亡入关。1935年,十七岁的李满红在北平知行补习学校读书,后来考上国立东北中山中学读高中,并开始诗歌创作。这年冬天,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李满红身遭国破家亡之痛,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奋起响应,组织学生救国会,参加学联。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可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积极到街头撒宣传单,担任警卫校门的纠察,与反动军警展开斗争

    在东北抗战的四年时间里,李满红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为他日后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长诗《向敬爱的祖国》里,李满红饱含激情地写道:“我们白昼或黎明/埋伏在路旁的山林里,向敌人射击/午夜或初更,隐蔽在郊外的壕沟里,向敌人射击…… ”李满红的诗歌朴实无华,却立意高远。在《黄昏的来信》中他写道“北方的草长了,敌人在那里牧马;那枣骝色的大马呀,在吃着刚发芽的庄稼”。

    1936年,他随校迁到南京板桥镇。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学校又南迁到湖南湘乡永丰镇。1938年夏他到长沙参加大学考试,正赶上长沙大火。他在睡梦中惊醒,来不及穿衣,披着被子就仓皇逃出。随着南逃的难民,心中默默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风餐露宿,饱尝艰辛,终于到达桂林。他偶然碰到郭沫若来桂林演讲,他就去旁听,看着郭在台上激情地演讲,他很受鼓舞,会后请郭签名留念,并告诉郭自己是他诗歌的崇拜者,郭沫若勉励他多写些自己熟悉题材的诗歌。李满红回校后,把这一件偶遇之事,兴奋地讲给同学听。1939年春,他途经桂,黔到达重庆北碚东北青年升学补习班。李满红这时已成长为一个热血青年。他脸色黝黑,身材中等,不修边幅,但眉宇间流露出一股强悍刚毅之气。他待人诚恳,坦率,又略有点固执,鲁莽,很重情感。别看外表沉默,内心热得象一团火。他白天上课,晚上就在微弱的菜油灯下埋头写诗。他的那些隽永的短诗如《飞蛾扑火》,《海》,《红灯》等,就是这时写的。学校的文艺壁报上,经常发表他的诗作,他也开始在学校崭露头角。

    1939年暑期,李满红考入西北联合大学外文系俄文组。当时大学把俄文课由法商学院调整到文学院第一年,学校在陕西城固县。城固地处陕西,依秦岭,联汉江,风景秀美。但政治环境很恶劣,经常有进步学生被逮捕。李满红所在的文、理学院的宿舍在文庙,是在原来庙堂的基础上改成的。三个系的学生挤在一个大殿里,四五十人住在一个宿舍里。他对于系里正式开出的必修课,并不花费多大功夫,只是一般地随堂听讲;对于诗歌写作他却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宿舍里同学们都进入梦乡时,他伴着一盏油灯或一根蜡烛,写诗不止。他把诗歌看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他说:“要在大学四年挤进文坛”,他不是想出名,而是想在文学事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力求取得成就。他在用木板搭起的小桌上,用毛笔写上“纸铺三冬雪,诗栽一数花”诗句,表达出自己在什么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写出许多炽烈的诗来。

    这段时间,他广泛阅读了国内外书刊,从中吸取营养。艾青的《北方》、《向太阳》、《大堰河》等作品,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俄罗斯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给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李满红十分关注当时文坛情况,与许多作家频频交往。他与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萧红交情很深,经常将自己的诗歌寄给他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的诗歌经常在靳以主编的重庆《国民公报》副刊《文群》、邹荻帆与姚奔主编的《诗垦地》、《诗创作》、王鲁彦在桂林主编的《文艺杂志》以及端木蕻良等人主编的香港的《时代文学》等报刊发表。李满红的诗歌语言纯朴,意境清新,构思新颖,热情奔放,富于鼓动和号召力,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他的诗不拘于形式,语言口语化,不讲究押韵,但读来流畅顺口。象一颗诗坛灿烂的新星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李满红的童年在海边长大,辽阔的大海塑造了他海一样的性格。他性格直率、爱憎分明,他亲眼目睹了“九·一八”之后东北沦陷的场面,投身过“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洪流,看到过长沙大火,遭遇过重庆大轰炸。他把满腔激情都融入了诗中。叙事长诗《向敬爱的祖国》犹如一部中华民族30年代血泪斑斑的历史,表达了李满红对东北家乡的熱爱,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痛恨。这首长诗的发表后,流行于西北联合大学,成为师生争相传阅的佳作,再次引起了文坛的强烈震动。诗人唱道:“黄鼠狼子,咬着小鸡的翅膀,退入墙窟/狐狸漫山跑/野狼把嘴巴插在地下,用爪子挟着鼻孔鸣鸣长嗥/禽兽猖狂当道,而我们的同胞,饥饿、流离、路倒。”

    青年诗人李满红除勤奋写诗外,还喜好舞剑。每当夜深人静,他时常在月下舞剑长吟。他走到哪里,就把剑带到哪里。他经常说:“剑,使人产生正义感!”他的爱剑,是认为剑是雪耻复仇、卧薪尝胆的象征。当时祖国半壁河山,任敌人纵横践踏,自己又在弃家流亡中,怎么能不义愤填膺?他把战斗渴望寄托在长剑上。李满红一贯的叛逆性格,引起了学校当局部分人的不满。

    1941年秋天,校方以“生活散漫、不守纪,一向不参加早操”等借口为理由,取消了李满红和一些进步学生的微薄贷金(学生的伙食费),断绝进步学生的生路。李满红并没有奴颜婢膝地乞求怜悯,而是勇敢地走上了与反动当局斗争的战场。他在食堂借了一把菜刀,来到了学校门口,大声地对同学们说:“学校无理取消了我们的贷金,为此我要……”,他猛地抽出菜刀准备自刎,但由于他身体虚弱,右臂又被一名校警抓住,因此只是受了点轻伤。李满红的举动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外文系和其他各系同学极力声援,并向学方大兴问罪之师。迫于社会和全体师生的巨大压力,校方不得不答应恢复李满红和其他学生的贷金。斗争取得了胜利,李满红成为当时学生崇拜的英雄。

    在西北联大生活十分艰苦,李满红身心劳瘁不堪。长期精神上的迫害和肉体上的折磨,使他疾病缠身,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没有,只好饥一顿、饱一顿,甚至几顿吃不上一口饭,衣服也越来越脏旧破烂。四川冬天寒冷,学生宿舍里没有炭火取暖。饥寒交迫,严重威胁着这位青年诗人的身体建康。1942年6月李满红带病离开学校去汉中,途中食物中毒被送进医院,当时医院以为他是逃避搜捕的赤色学生,不敢收留为他治病。6月12日,李满红在贫困交加中病逝,年仅25岁。遗体葬于城固小城北郊,墓前立起一块青石碑:“陈君墨痕之墓”。正文边附一行小字:“君生前擅诗艺,笔名李满红。”

    李满红逝世后,当时全国一些进步报刊纷纷为他出版悼念专刊,寄托对这位年轻诗人的哀思。李满红的同学、诗人姚奔为他编选了一部收录了李满红1939年至1942年创作的诗歌37首,将诗稿直接寄给在全国具有进步文化声誉的福建改进出版社《现代文艺》。社长黎烈文和主编章靳以决定,立即将李满红诗集《红灯》出版.作家和编辑章靳以在其《沈默的果實》(上海中華書局,一九四五)一书中中,也写有一篇《悼蕭紅和滿紅》文章,来纪念他。1979年河南人们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以抗战时期青年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风雨十年》,作者李孟岩就是他西北联大的同学,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林如红,就是以李满红为原型写成的。1982年,《东北现代文学史料》为他出了《满红四十年祭专辑》刊出他当年师友撰写的忆念文章十余篇。

    当年在西北联合大学为李满红举行的追悼会上,北京大学教授杨晦先生致悼词,他高度评价了李满红的爱国主义思想,把他比做英国大诗人雪莱。作家端木蕻良在《怀念满红》一文中也说:“假如给他以充足的时间,他会表现出与马雅可夫斯基似的锋芒来。”对他评价大致相同。李满红的千行长诗《向敬爱的祖国》原稿也由杨晦教授冒死保存,流传至今。萧紅死于一九四二年一月,李满紅在五月写了《哀萧红》:“在天国的花园里,/开了一枝永恒美丽的花朵;/但在这人间的大地上啊,/却有一枝同样美丽的花朵,/含着露珠凋谢了”。他绝对想不到,一个月后自己也停止了歌唱!


合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海事局 |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 舟山市人民政府 | 航运在线
网站制作维护:航运在线
编辑热线:0411-83010695
大连航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5-2010
辽ICP备14010677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