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航海日首页 > 学术研究 > 郑和下西洋 > 正文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发布时间:2009-4-12    

                    

五种船合理配置 

    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是由240多艘海船组成的一支联合舰队,船队的主体船舶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五类海船,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指挥船、战船、补给运输船、交通船等。 

    宝船的船体最大,上层建筑豪华壮观,为郑和、王景弘等领导成员乘坐的旗舰,也为使团的重要成员、外国使节所乘坐。马船,为中型宝船,是一种运输船,其功用与当时所谓的运输马匹的船相同,还兼有预备水军出征的功能。粮船,规模仅次于中号宝船,是装运粮食或食物的船,郑和使团每次奉命出使海外,往返需两三年,必须带足两万多人的粮食。战船,是船队用来自卫的船,能防海盗袭击,也兼有作战的性能,但广大官兵随郑和下西洋毕竟不是海外军事远征,因而战船较多时间作坐船运输士兵。坐船,是士兵所乘坐的船。 

    郑和下西洋用以上五种船,按用途进行合理配置,适宜远洋航行。这五种船能够容纳众多人员,载运大量物资,还能应对海上风浪的考验。 

分属不同船厂建造 

    我国造船业历经秦、汉和唐、宋、元时代的发展,到明代达到顶峰,造船基地遍布全国濒海沿江各地,官办的造船厂不在少数。当时的造船业在吸取以前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用工限额、材料验收、木价核算、量材使用以及船舶检验等各种较为严密的制度,为后世船舶管理、船舶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明初官办船场的规模相当可观,洪武年间南京龙江关设造船场,调取五省滨海四百多户熟练的造船工匠,“挈家于提举司隶”。造船场内部的分工也很细致,一些大的造船场,还附设有帆篷作坊、缆索作坊和铁铸作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造船业体系。 

    郑和下西洋远征船不仅种类多,数量多,在质量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船队的五类船,各由不同船厂来建造。宝船由当时的江苏南京官办的龙江船厂下属的宝船厂负责建造,其他种类的远征船分为苏、浙、闽沿海各地造船厂建造。据载,宝船的排水量3100吨,载重约2500吨。 

严格的造船管理制度 

    郑和船队的船只在明朝廷的直接控制下,以强制劳役的方式进行生产。各船场所需造船原料,也由官府调配供应。宝船用料除在南京等地设园植树外,还在全国各地征集。主要船用材以楠木、松木、榆木与杉木为多,船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材料。船用生产材料的供给,由政府派往船厂的提举官吏下设的两司吏中的一人负责,另一人管理全厂各工种工匠。 

    各类船舶建造,生产第一线还有督管造船的帮工、指挥千户与百户各一人。这些职务由兵部考选廉勤者充任,5年一换,隶属中军都督府操江院。依靠这样一个精干的管理体系,船厂不仅有效地组织起32个工种、2000多工匠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管理,而且保证了船舶质量。同时,船场在生产上有严格制度,如“船完(工)之日,编为字号,次第验烙,仍将经造官匠姓名刻于船尾,如无故早坏一年,于官匠名下追补一分,二年递加。” 

    宝船厂按照工序进行工种分类,然后再依“厢”的行政组织来管理入籍工匠。全厂有船木梭橹索匠、船木铁缆匠、念匠与棕篷匠四类,各类又分为船木作、念作、铁作、篷作、索作、油作等30多个工种。第一厢出船木梭橹索匠、第二厢出船木铁缆匠、第三厢出念匠、第四厢出棕篷匠。各厢匠人,以轮班或住坐两种形式,从事造船生产,这样除便于行政管理外,还利于加强技艺的切磋和技术质量的管理。船厂还设立志船(船舶设计)、敛财(原材料供应)、考衷(造船核算)、孚革(材料与船舶验收)等各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使造船生产过程秩序井然,保证了各类船舶的建造质量符合长时间远洋航行的要求。 

    郑和船队的船只经过层层把关,质量上有了保证。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报


合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海事局 |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 舟山市人民政府 | 航运在线
网站制作维护:航运在线
编辑热线:0411-83010695
大连航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5-2010
辽ICP备14010677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