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航海日首页 > 学术研究 > 现代海洋 > 正文
学习借鉴海权论构建当代和谐海洋
     发布时间:2009-4-9    



  美国海军之父马汉以军人的理性和史学家的智慧,提出了制海权决定了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为世界海军、军事理论的创建,为丰富世界海洋强国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也是我们借鉴学习海洋强国理论和海军军事理论重要的“教科书”。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在学习前辈们留给我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把握好借鉴学习。结合时代发生的变化,结合我国实际,努力融会贯通,创新发展。

  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由于航海技术的提高,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沿海国家大部分外贸物质都要靠航海来完成。海洋是人们生产贸易过程中远洋运输的重要通道。重视海洋,爱护海洋,尤其是近代与现代沿海国家强国富民的重要条件。

  中国

  正当15世纪末哥伦布准备航路探险,西欧国家即将进入大航海高潮之际,中国自明王朝明太祖(14世纪中叶)起,就开始渐渐厉行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经明清两个朝代断断续续极端的闭关自守,中国在世界发展史的历程中,不断消耗国家进步发展的动力,导致由盛而衰,从强国逐步走向弱国,最终抵挡不住发展了的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而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我国近代史封建帝国没落的历史教训,其实,也是开放型社会与封闭型社会竞争,科技创新与因循守旧竞争,先进与落后竞争,文明与封建竞争的历史教训。 

  西方国家

  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探险家狄米斯托克得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一切”。欧洲西方国家经过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及之后的全球殖民运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力显著增加,使这一预言得到了证实。美国19世纪后期,加强海军建设,重视开发海洋,完成了内向型国家向外向型国家的转变,成为世界海洋强国。日本也在明治维新之后,步西方国家的后尘,转变锁国国策,向海外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强国。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乃至于国力的兴衰与这个国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以及航海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的进步

  门罗主义是美国从内向国家向外向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与马汉的海权论都属于美国盛年期的大洋战略。这与中国目前也趋于国力上升阶段有几分相似。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当时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美的独立运动,英国也乘机向拉美地区扩张。1823年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不友好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门罗主义的提出,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尽管门罗主义的实质是列强矛盾激化的产物,反映了美国想把拉美变成自己“后院”的战略意图。但是在走向大洋的发展史上近代门罗主义与近代殖民主义比较,无疑门罗主义更先进,更文明,是历史的进步。美国在盛年期采纳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对外推行门罗主义,二十世纪初成为世界强国,之后在对外政策上威尔逊主义取代门罗主义。美国的对外政策与二战时期崇拜战争的德意日,显然,是处于对立面的。当然,现在还存在着单边世界的问题,武装干涉的问题,但此一问题毕竟不同于彼一问题。

  90年代美国有人说过,敌人往往是自己塑造和培养起来的。如果你把中国当作敌人,它就会成为你的敌人。此话细细琢磨,觉得说得在理。虽然,现代中国与近代美国有几分相似,同趋于转型期和上升期,由于门罗主义是带有那一时代的地区霸权政治色彩的,中国国情与美国国情不同,因此,现代亚洲版的门罗主义也不适合我国。

  二、和谐海洋观的探讨

  近代海上贸易从小到大发展很快,为了提防海盗偷袭,保护贸易船队免遭敌对国的侵扰,最初的海军是为世界贸易船队护航,而逐步发展建立的。早在1600年时,荷兰的商船队就拥有10 000艘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而英国人到18世纪在商船运输方面也发展到了可以与荷兰人进行竞争的规模。1851年世界贸易价值为64100万英镑,到1880年为302 400万英镑,1913年则为784 000万英镑。从1851年至1913年62年间世界贸易价值增加了11倍多,由此可见,世界贸易量的增加促进了商业船队的迅速发展。建设海军的初衷,海军为世界贸易服务,为商业船队护航,建设目的十分明确。

  马汉在《海权论》探讨的是海洋强国的战略战术,主要是从军事角度来谈,笔者显然是想从另一侧面,是想从非纯军事战略的角度来探讨海洋强国的理论,孙子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善于用兵者;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那才是高明的善于用兵者。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是战略战术的最佳选择。在和平时期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威慑等手段,阻止战争的爆发,兵不血刃而达到目的。显然,长期以来我国对探讨研究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洋观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

  努力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我国海洋权益的敏感、热点问题,加强我国和谐海洋观理论的探讨,实际上也是根据21世纪世界海洋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发展趋势,我国海权理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经略海洋应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联系起来。

  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一支海军的必要与否,从狭隘的词义来看,来源于一支和平运输船队的存在。” “尽管海洋有各种为人熟知和不熟知的危险,通过水路进行旅行与贸易总会比陆路容易与便宜。”近代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其实,总是把航海与资本(经济)和殖民联系起来。

  如今我国合理配置世界资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利用现代的物流运作模式,节约远洋运输过程中的综合物流成本,高效、科学开发利用世界资源。由于燃料涨价等原因,海上运输费用在不断攀升。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无论是从巴西到中国,还是从澳洲到中国,海上运输价格均比2006年上涨了一倍。谷物海运价格北美至日本一度曾超过每吨110美元。这些年来,远洋运输大船与小船运费差价拉大,集装箱船、散货船都越来越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船型的选择,航线的配置,原料启运国家的选择,进出口货物港口网络的分布,都直接关系到世界资源配置、贸易产品成本和国家经济安全。现在国际海上运输完成的全球货运量占外贸货物总运量的80%以上,在货物周转量中所占的份额则高达90%以上。海洋是国际贸易的最主要交通通道。我国资源贫乏,又是工业产品生产加工大国。今日航海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港口,不同的船型,不同的航线,不同的战略选择,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也可以这么理解全球资源配置海洋运输及进出口货物港口网络的布局其实是最关键、最核心的竞争。在目前国内资源不足,燃料涨价,进出口货物大增的情况下,我国在国际上要寻求多元化合作,通过海上运输的战略布局,经略海洋并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联系,实现我国通过航海在世界资源上的最佳配置、最合理配置和航运的低成本运作,打造绿色港航。

  纵观西方现代与近代对“海洋的控制权力”与要把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联系起来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航海的重要目的还是为了资源配置和为经济服务。

  (二)开发海洋,获取优质能源等资源,释放新生产力,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利用开发世界资源是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国家所共同关心重视的事情。由于化石能源、资源的不断消耗,化石能源等资源的价格已越来越高。能源及资源短缺是危机,也是机遇;是获取新生产力的重要机遇。
海洋里蕴藏着比陆地更为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可分为海洋自然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中有丰富的自然能源;海风、海上阳光、波浪、潮汐、海流、海水中的盐度差、温度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用于发电,海洋能源是新的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化学资源仓库;海水中溶解有非金属和金属元素,可从海水中提取盐,也可提取镁、碘、钾、铀及重水等。海洋中蕴藏的矿产资源更为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锰结核及多种金属矿产。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无论藻类和鱼类开发潜力都不小,海洋是巨大的粮菜宝库。海洋空间可分为海上、海中、海下三个层次;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涉足的海洋空间越来越广阔。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取新生产力,对于推动历史进步,促进国家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海洋中有可再生、环保的能源及资源,也有不可再生、非环保的能源及资源。开发海洋起点一定要高,要把重点放在获取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和优质环保的资源上。传统能源、油煤等有限能源及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将会逐步与可再生能源和优质环保资源的价格相互持平。这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和优质环保资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海面上阳光普照。在辽阔的大海上建立太阳能电站,不占用土地,可为人类提供廉价的自然能源。据中国气象研究中心的估计,我国近海风电资源比陆上风电资源大2倍。世界风能总量约200亿千瓦,可开发的风能比地球上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海洋自然能源中的风能是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市场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生产成本已渐渐与煤油接近,被认为是可以取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海洋可再生环保型能源等资源的研究开发还不仅仅局限于风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的领域在迅速扩大,能够利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已越来越多。这些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大自然赐与人类的重要财富,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十分珍惜大自然赐与的宝贵财富,下大力气,化大心血,千方百计,积极利用大自然赐与我们的宝贵财富。奔着对人类和环境,对国家,对子孙后代,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我国应十分重视海洋可再生环保型能源、资源的研究开发。政府的重视,政策的优惠,对促进新的先进产业的发展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三)促进国际和平,走交流合作之路。

  新能源及资源的普遍利用会有一段过程;近二、三十年内大量的有限的化石能源、资源等重要物资还是会用传统的运输方式经过海洋来运输。

  节约物流成本,科学合理配置远洋能源等资源运输;并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资源物资,解决能源等资源物资的供应紧张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围绕能源、其他资源物资的供应,而容易产生的激烈矛盾和紧张关系。因此,经过航海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开发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优质资源,与促进国际和平,走交流合作之路这三者的关系是互为协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通过远洋运输资源的整合,合理配置资源,开发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优质资源,也是促进国际关系中和平、交流与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和谐海洋战略的一种尝试。

  三、海洋经济新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进步与海权的互动

  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转变,然而,由于常规能源有限,我国如果完全再步发达国家的后尘,恐怕会走更多的弯路。在当前国际分工中我国实际上扮演了初级产品加工的角色,成了世界工厂,能源消费和原材料消费都是世界第一,而GDP人均规模又不高。这种生产加工贸易方式严重消耗能源和资源,恶化生态环境。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海洋为可再生新能源、资源的利用,为科技进步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这些年我国的风电发展也很快,来自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消息,2008年底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两年后将突破2000万千瓦,中国不久将成为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风电事业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抓住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这一平台,深入挖掘开发更多优质能源、资源,积极争取成为世界海洋可再生环保新能源、资源利用的强国,是大有可为的。这也是今后国家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幸福的重要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人类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电灯取代了蜡烛,汽车、铁路和飞机取代了马车和人力车。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应该归功于科学技术进步。在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上,也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需要国人的拼搏努力。

  中国出口产品多,重视科学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寻找更多海洋可再生、环保型替代资源,能大大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马汉认为:“由于其相辅相成的科学进步所促进的产业发展依然是英国的特色所在。由于无论就物质财富而言,还是就由一贯的产业和商业传统所决定的国民才能而言,英国都居于优势,它就轻而易举地占得先机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对手。”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而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又导致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反过来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也从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上提高了我国对     “海洋的控制权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为作用

  大家知道,落后要挨打。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任何一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都是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其内容,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生产关系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生产力有着重大的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并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陆地资源日趋枯竭,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能源、水源短缺、粮食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历史上的重大发展,往往伴随着科学技术革命。释放新生产力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离不开开拓创新,转变观念。海洋是缓解未来地球资源匮乏、维持生态平衡主要的发展方向;开发海洋释放新生产力的潜力是巨大的。

  在国际上我国应努力树立节能环保的新形象,争取当好海洋新能源开发、释放新生产力的排头兵。承担一个发展中海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应该承担的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国际责任。让世界更重视中国,让中国更繁荣富强。

  海权顾名思义是对海洋的控制权力。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能源与资源的需求变化,在广义上对“海洋的控制权力”的理解,应有更宽泛的解释和更深遂、更久长的战略思想。

  四、海洋强国目的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工业革命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寻找原料产地和市场

  据《全球通史》记载,1860年至1890年世界工业生产增加了3 倍,而1860年至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则增加了7 倍。由于全球工业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工业革命的欧洲需要通过航海,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寻找原料产地和市场。

  近代殖民地的原材料出口和工业产品的进口

  近代殖民地是西方工厂廉价原材料的供应地和高价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地,由于近代西方制造业者不希望看到来自海外的竞争而积极反对在殖民地发展工业。并且自1880年以来世界原材料的价格跌势不止,而制成品的价格则持续上扬。使得近代西方制造业者通过殖民地的原料供应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获利越来越高,殖民地受剥削程度则越来越深。史料记载,同样数量的原材料所能交换的制成品数量在1938年比1880年时下降了40%。由此可见,近代西方维护海权,甚至采取侵略行动,主要是为了在殖民地和弱小国家获取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并向其推销高价的工业成品。近代西方维护海权,是为近代的带有那一时代烙印的国际贸易服务,是与经济目的紧密相连的。

  现代航海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出口

  现代航海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出口与工业革命时期的物流流向正好向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原材料进口地和工业产品出口地的身份在逐渐加剧,而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已成了工业产品的主要进口地。200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达到3.7亿吨,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家,外贸进口原油达到1.6亿吨,进口成品油3638万吨,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10亿吨,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8.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14亿TEU,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国。

  现在世界上工业原料价格与工业革命时期相比变得越来越贵,且贵得离谱,然而,工业产品价格则变得越来越廉价。

  近代与现代比较,燃料、工业原料、成品半成品仍然是世界贸易远洋运输的主要物资。但是,运输方式和运输规模则有了很大的变化。近代的远洋商业船队无论是在吨位,还是在规模上都无法与现代船队相比。现代原油、铁矿石的远洋运输船一般为20-30万吨级的船舶,集装箱远洋运输为10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同时,现代世界贸易的规则也趋向于更为合理和法制化。

  海洋强国目的的我国与近代西方国家应区分开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海洋强国目的的我国与近代西方国家比较应区分开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共同点同属开放型社会,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维护海权为国际贸易服务,原料与成品的运输是重点,与生产、商品交换和经济目的紧密相连。不同点近代西方国家维护海权渗透了弱肉强食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强权殖民色彩。我国和谐海洋观强调要科学合理配置原料与成品的运输,贸易平等,注重海洋可再生及环保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和平外交。海军建设是为了维护和平。

  五、理性应对中国不确定论

  马汉在《海权论》中写道:“与此同时,我们正迈向海洋。在我国的幼年时期,我们只濒临大西洋;青年时期的我国把疆界拓展至了墨西哥湾;今天,正处盛年的我国已与太平洋相邻。难道我们没有权利或不需要在任何方向上迈得更远?难道对我们来说在海平面的那边就不存在要求我们具备某种政策以赋予我们某些权利的关键性利益或显而易见的危险?”马汉的话,写得铿锵有力,弥漫在空气中散发出的是一个新兴海洋国家的豪迈和不容置疑的自信。海权论是美国盛年期的海洋战略理论,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显然支持和采纳了马汉的海权论战略思路,他在给马汉的一封信里说:“我们必须依赖你这位在社会思想方面的第一流的教育家之一,在今后许多年里我必须依赖你。”在西奥多·罗斯福的支持下,美国海军综合实力由世界笫7位,迅速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马汉的海权论为美国海洋战略理论的创建尊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国不确定论

  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的崛起,大多数西方学者,包括普通民众,由于政治制度、文化历史的不同,或多或少有一些担扰和偏见。2008年6月由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出版的《中国安全》季刊上登载的二十几位国际著名学者简洁、直白,对中国未来评价的“中国不确定论”,其实,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反映了西方人对崛起中国的看法。美国进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用《近海竞争》为题写道,与往常一样推测大国兴衰的冲突规律。“中国正在亚洲排挤美国,正如当年美国将欧洲列强挤出西半球一样……美国要防止中国成为亚洲霸权,正如当年美国防止纳粹德国、日本帝国那样,而且印度、日本和俄罗斯也非常愿意帮助美国遏制中国。所以,在未来几十年,虽然中美不一定战争,但亚洲将很有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地区。”

  在涉及到环境保护问题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侃如认为,中国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气候变化可能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议题,中国持续发展是否能成功,将受限于这一重大的全球趋势。

  近来看到较多的“中国不确定论”的声音似乎要大于“中国威胁论”,这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盛行,至今仍有较大市场的“中国威胁论”比较,“中国不确定论”要温和一些,但也仍可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怀疑和争论。

  和谐外交是和平时期海洋战略的重要内容

  近代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战争是一种流血的政治,而政治则是不流血的战争。对海洋控制的权力包含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内容。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指导战争的上策是用政治谋略挫败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挫败敌人,再其次是用军事力量打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阅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看到名垂千古的军事家孙子多处提到有关兵家最高境界,运用政治战略而达到目的的阐述。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的是王者之气,靠的是仁德、实力和民心。而以战屈人,用的多是杀人掠地的霸气。

  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创造精神和理论勇气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极富有远见的论断,这是由于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终是要进入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尽管世界并不太平,融入国际社会,努力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共同推动一个和平、稳定、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从而推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完全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应该是实施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对海洋控制权力的重要战略手段。热爱和平,促进交流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理性应对中国不确定论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组之一,中华民族欣赏“和谐”,中华民族热爱“和谐”。“和”《说文》中对它基本涵义的解释是“和,相应也”,“谐”字典里解释的意思是“配合得当”,各组成部分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意思。

  和谐存在于非对抗性矛盾之中。尽管就现有体制来分析,我国与西方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但就我们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甚至某些人性的、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等等方面,却有很多共同的、一致的地方。和谐是解决矛盾、化解矛盾。碰到对抗性矛盾,是要创造条件,促使对抗性向非对抗性转化,使激烈的矛盾得以缓和。

  和谐就是事物之间的相应和配合得当;经略海洋的重要意义在于和谐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需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建设和谐世界;也需要国际社会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对于西方的偏见,更多应通过交流来增加互信和认识。通过对于我国和谐海洋战略理论的探讨研究,在理论上积极应对“中国不确定论”、“中国威胁论”,并形成与西方的交流机制。促进国际关系向和谐良性的方向发展。

  六、“走向海洋”空间更宽泛、更深刻的认知

  海洋空间的广度与深度

  现代海权,从资源控制的范围划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还有可再生能源及资源的控制可包括到资源控制的范围内,这在马汉时期(近代社会)是没有的。现代海权从空间角度来划分,可以再分为广度和深度两部分。并且都具有“无限”的特征。所谓海权空间的广度,是纯粹指海洋空间,从微观空间到整个海洋空间,都可称为海洋空间的广度。由于海洋开发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是向空间的开发,向太空发展,也是向“新海洋”空间发展,因此,广度空间还可以包括太空空间。广度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所谓海权空间的深度,是指海洋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由于这些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深度”无限。因此,其深度开发也几乎是“无限”的。未来太空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也都可包括称之为是深度空间的开发利用。

  和谐开发利用“新海洋”——太空

  从认识内容上来理解,当代和谐海洋观的认知还包含了一种对空间观念的认识。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太空的扩展过程。航天技术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进入了轨道;1969年,美国“阿波罗Ⅱ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人类登上月球后的第一步;到了21世纪,随着航天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开发太空宝贵资源,为人类造福,已成为各航天国家航天活动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现已探明可供利用和开发的太空空间资源大致有:航天器相对于地球表面的高远位置资源;太阳能资源;高真空、微重力环境资源;强宇宙粒子射线资源;月球与其他行星资源等。

  太空是从海洋走向更广阔的“新海洋”,不管是从“海权”资源控制的广度空间来理解,还是从“海权”资源控制的深度空间来理解。太空是“新海洋”空间的延伸。因此,太空空间、太空资源的开发,要借鉴海洋空间开发的教训和经验,科学、和平开发太空空间和资源,对于未来太空能源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强调太空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优质能源资源的利用。

  重点扶持开发海洋深度空间

  由于开发海洋深度空间,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深度”无限;同时与环境和谐、友好,应是今后我国作为发展中海洋国家,科技创新,海洋能源等资源企业生产;主要的扶持发展领域。从概念上科学、清晰地划分现代“海权”资源控制的海洋空间范围,特别是认识到深度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解决能源资源枯竭,开拓创新,建设和谐海洋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学习海权理论,这就好比是学中医,比如治胃病,胃病的起因,会是胃寒、湿热、食滞、恼怒、忧思、气虚、阳虚等等原因,不同的胃病,要用不同的药,其中有些胃病起因也不是一个,还有不少微妙的变化,倘若诊断有误,轻则延误病情,重则会使病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海权理论,事关国家兴衰和我们人类发展的共同前途,我们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更应认真对待,深刻思考。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合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海事局 |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 舟山市人民政府 | 航运在线
网站制作维护:航运在线
编辑热线:0411-83010695
大连航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5-2010
辽ICP备14010677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