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航海日首页 > 学术研究 > 现代海洋 > 正文
有匹配的“鱼尺”还要有匹配的意识
     发布时间:2009-4-9    
    我国是世界上捕捞渔船和渔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长期采取粗放型、掠夺式的捕捞方式,使捕捞能力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承受力,造成渔获物的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严重,近海渔业资源几近枯竭,成为影响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各界的关注。特别是科技界,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来解决近海渔业资源保护的问题。

  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程和琴教授研发出了一种可测量海鱼大小、确定捕捞标准的 “鱼尺”。这种 “鱼尺”的研发,为防止过度捕捞、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增加了一种简单、清晰、容易理解和实施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据报道, “鱼尺”的发明者希望渔民用其判断捕到的是成鱼还是幼鱼,甚至用其来调节网目直径大小;消费者可以携带“鱼尺”到市场上检查所购买到的海产品是否大于最小可捕体长,拒绝购买幼鱼;鱼商可用 “鱼尺”来调节渔民捕获物中成熟个体的比重,从而对渔民施加压力,使其停止捕捞幼鱼。

  要说这个想法的确很好,可是在目前情况下,不知有多少渔民、鱼商、消费者会这样做?其实,稍有些经验的渔民,对鱼大鱼小、该捕不该捕,心中大体上是有数的,只不过是见钱眼开或 “为生计所迫”罢了;鱼商也不是不知道鱼的大小,只是见利忘义;而消费者买小鱼小蟹多是贪图便宜或 “嘴馋”。因此,过度捕捞现象的盛行,关键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是人意识的混沌,是行业发展思路、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立一个专家、渔民、鱼商和消费者共同认可的捕鱼标准关系不大。

  当然,并不是说 “鱼尺”的发明没有必要,只是觉得 “鱼尺”也终归是要人来用、来操作的。不论是限制捕捞量、船网工具控制、休渔还是人工放流、使用 “鱼尺”等各种强制措施与补救办法,没有人的自觉行为,都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正如发明者程和琴教授所认为的,解决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需要全人类 “总动员”。

  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在推广使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使用者的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海洋资源保护观念和意识的改变与提高。否则再好的 “鱼尺”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初衷,更是辜负了发明者的一片苦心。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保护海洋资源的研究中来,研究新的开发、保护技术和方法。有关部门应加大近海渔业资源养护方面的科研投入,对其核心和关键技术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大力推广相关适用技术。同时,要加强宣传,促进公众自觉保护海洋资源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来源:http://www.cseac.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197

合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国家海洋局 | 海关总署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浙江海事局 |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 舟山市人民政府 | 航运在线
网站制作维护:航运在线
编辑热线:0411-83010695
大连航运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5-2010
辽ICP备14010677号-1
我要啦免费统计